根号艺术收藏

当代艺术展览如何布展

  1. 小空间如何做好展览设计?
  2. 博物馆传统的教育功能和给予参观者思考的空间之间如何平衡?

空间如何做好展览设计

展览的目的是为了让观赏者,能够在相应环境,得到现实感的场景体验。空间不够,则需要用更加突出效果的方式来吸引观赏者的眼球。

具体方式:比如***用缩小版的模型来表达,但模型也需要具体不能偷工减料,细节要更突出,可以在光线和饰品上增强对观赏者的吸引。

或者把精致的配件,在高档橱柜中展示,更能突出细节。

当代艺术展览如何布展
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总之,小空间,要在精,和细上下功夫。一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。

企业展厅规划设计,在功能的总体分区上流畅富有韵律,不拘泥于某一个空间的形式和功能,整体展厅在统一中寻求变化,将企业的深层文化底蕴和未来展望全面的呈现出来。

展厅设计理念:围绕设计既定核心,通过当今科技手段,结合公司历史文化背景,声光电的有机结合,体现出时代与科技的美感和企业的前瞻性。

当代艺术展览如何布展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集展示、交互、体验于一体的功能,结合多媒体布展、强调现场体验。


小空间如何做好展览设计,这个问题其实真不难。

首先,在设计前,要了解需要展览的品种数量、尺寸与规格,再了解被展览的产品属性,然后进行一个初步分区布局设计。布局成功后,再进行个性设计,达到最合理最大利用,再通过巧妙释放,增加使用面积释放。再到颜色搭配灯光配置、装饰点缀!

当代艺术展览如何布展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平面布局很重要,结合主要展示物品设计人流动线 使人群进去能够不自觉的根据流线参观完整场物品,其中灯光照射要掌控好,通过射灯营造整体空间氛围感,凸显展示区的聚焦吸引视线,那么整体上给人的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就很强了。

小空间的设计,主要是考虑功能区的实现,在功能实现的前提下,保证空间利用率,更好的使得产品展示或者功能结构完整运展。

我一般都是优先进行结构划分,然后进行小区间功能分离,提前规划好设计主线,按步骤进行,逐步完成功能区,最后回首看,若有不合适或者更好的方案再进行细节修改。

希望我这种方法能提供帮助。

博物馆传统的教育功能和给予参观者思考的空间之间如何平衡?


我在上海博物馆做了七年讲解员志愿者。对于博物馆是是否需要对展品说明的问题,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。非常真诚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。

题主说的,部分博物馆考虑给参观者思考空间而不放置说明的问题。我认为要取决于什么样的展品。如果现代艺术品,那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如果是古代文物,那比给参观者想象空间更重要的,是传播传统文化。如果什么说明也没有,任由参观者猜,可能会把错误的观点越传越广,对文化教育是相当不利的。


我举一个例子,我们馆藏有一个瓷器五足洗。所谓“洗”就是古代文人写字用来洗笔的器皿,五足洗就是有五个脚的笔洗。但是我曾在馆内听到有游客煞有介事地跟同伴解释,说这是一个名字叫“五”的“足洗”,还一本正经地说“足洗”就是洗脚盆。他的同伴还特别佩服他。好好的一件文人用品就变成洗脚盆了,岂非贻笑大方?


所以说,关于展品的介绍说明,我认为有一些是需要的。至少可以比较简洁地让观众快速了解这些东西的用途。当然确实,写太多是没有必要的,也确实会限制观众的想象力。对于走马观花,把博物馆当一个旅游景点的游客,和真的只为欣赏东西多漂亮的人来说,那些许文字就够了。而真的想多了解一些的观众,可以通过两个方法,一是讲解器,二就是我们这些讲解员了。


关于讲解器,我个人是不太喜欢的。内容枯燥、语调单一。不过好处在于完全取决于你想听哪个,就输入哪个号码,不浪费时间


那如果不喜欢讲解器的枯燥,又希望多听一点东西,就体现我们这些讲解员的价值了。首先,我个人是很反感那些标准站姿流利地背着讲稿的讲解员的,那样其实只是声音好听一点的讲解器,意义不大。不是我自夸,其实像我们上海博物馆的讲解员形式还是不错的。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统一讲稿,每个讲解员都有通过自学获得的“私活儿”。我们都是经过严格考试,由馆里的专家进行培训,再通过自学,最后由馆里的专家听我们试讲以后才能正式上岗。最基础的内容是老师给的,而后的东西要靠自己慢慢摸索。我们的讲解员只是专注一到三个专题,不求多,但求有自己的特色,哪怕你在同一个展厅,只要听的是不同的讲解员在讲,就会有新的收获。


我就举我最擅长的玺印馆的例子吧。进我们展厅的观众,很多看了一眼唐代以前时期的印章,都会说一句:“这么小”,然后转身就走。可如果听了我讲,我就会告诉你唐以前的印章都是要随身携带挂在腰间的,所以***剧里那些砖头一样的都是骗人的。接下来我会问观众,你知不知道印章怎么用?然后观众就会懵了,印章谁还不知道怎么用,蘸上印泥盖在纸上啊。然后我就会问,那汉以前没有纸怎么办?于是我就会引出什么是封泥,如何在竹简上使用等等。绝大多数的观众在听完后都会说,这些内容如果光靠看,是真的不知道的。


再比如说我们馆藏有一件西晋时期的“归义氐王”印章。是西晋赐给氐这个少数民族的金印。但是黄金成色很差。于是我就会结合东汉后期鎏金印章大量出现,再引用我自己读《三国志》看到的裴松之引用的记载,曹操铸印给吕布附信讲到“国家无好金”的故事,以此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国力衰微。这些就是别的志愿者不会讲的,属于我的“私活儿”。

因此,我认为,比较好的博物馆展览模式就是多元化的。简单的布展,附上必要的文字说明,保持简洁,让观众专注于展品本身。而对于想要多了解文化知识的观众,可以选择讲解器或是讲解员。这样就能满足各方需要了。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genhilltechnology.com/post/9346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