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号艺术收藏

《国际当代艺术家访谈录》

  1. 古今有哪些大艺术家是靠自吹自擂成功的?

古今有哪些大艺术家是靠自吹自擂成功的?

艺术家成名都少不了吹捧,无论是自己或者他人。

毕加索的太太在回忆录中提及,毕加索除了画画以外,很多时间就是跟他的操盘手(投资商),还有一个作家在一起。这个作家经常帮毕加索写文章。毕加索的太太说,他们经常在地下室里密谋,密谋什么事情呢?就是制造一些新闻热点,毕加索的身份是画家,他的推手们,就围绕画外的东西,不停地制造一些新闻,目的就是吸引人们的眼球。

老画家黄养辉曾给徐悲鸿做过十九年的秘书,他说徐悲鸿在四十年代,经常看报纸,他还要别人收集各家信息,如果这个星期报纸上没有出现他徐悲鸿的名字,他会一个星期都郁郁寡欢,哪怕是骂他几句也行,他就是要保持出镜率,保持关注度。

《国际当代艺术家访谈录》
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刘海粟是一个懂得炒作自己的人,他少年时代就说自己跟马蒂斯、塞尚有交往,马蒂斯、塞尚都认为刘海粟是艺术大师。还有他说周恩来找他谈话,谈到夜里三点钟。当年德国的一个文化机构,委托刘海粟编写中国历代绘画作品选,一套十本,结果,刘海粟选编的是:九本都是古人的,第十本就是刘海粟自己的画集。刘海粟把自己和历代的大名家放在一个体系里。大众不知道内幕的话,得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信息:刘海粟和历代的大名家是一个水平的。成就刘海粟的就有一个关键人物傅雷先生,他为刘海粟写了大量的文章,这些文章极大地占领了舆论阵地,把读者全部***,傅雷就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艺术推广人,当然他自己也赢得了声誉。写文章,先确立一个概念,不断强化一个概念,然后把这个概念广而告之。比如,刘海粟就是艺术***。

  自吹自擂的人不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,更不要说深交与合作了。自吹自擂首先是狂妄自大的表现,这样的人目中无人,不是很好的合作伙伴。自吹 自擂也是过度自卑的表现,目的是用过分的自信来掩盖过度的不自信。

  

《国际当代艺术家访谈录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  自吹自擂容易 “穿帮”,导致无法自圆其说,正所谓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”。自吹自擂的人显得浮夸, 没有真才实学,这样的上司难以让人信服,这样的下属难以担当重任,这样的朋友无法 推荐给别人。无论是公务交往还是私人交往,人们都不会对这种人有好印象

其实自吹自擂并没有什么错,我们姑且这样认为吧!

古今中外善于营销的艺术家确实不少,刷存在感这种事没什么不能说的。

《国际当代艺术家访谈录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譬如在周星驰电影里有一段,一群画商守在唐伯虎家门口,最后的结果是这群人去捡垃圾。

门外这么多人买画,唐寅却是这种姿态,有饥饿营销的嫌疑。

当然了,这不过是是一个电影桥段,说明不了什么。

远一点年代的不说,就拿近现代而言,不少艺术家都在狂刷存在感。

譬如徐悲鸿先生,在民国时期,留学归来的徐悲鸿先生一直都很注意影响力。据他私人秘书回忆,徐先生总会翻阅各种报纸,看看有自己的消息没有。他出国之前拜康有为为师学书法。有了******的名头。 他与上海刘海粟在报纸上搞师生论战,不承认自己在刘海粟的美术学校学过画,说自己误入野鸡学校。这种新闻和现在的***很像,譬如说郭德刚与曹云金,好坏任由人说,名利收入囊中。 他与诗人徐志摩在报纸上搞艺术论战,打击去欧洲学野兽派、印象派抽象派的艺术家,他独尊写实派。 通过这些手法,他名声鹊起。当然,炒作的基础是徐悲鸿的写实能力在当时艺术界很强,国画很好,画马成为一代宗师。如果这个人除了装疯卖傻什么都不会,只能沦为笑柄。

还有一位就是张大千

毕加索初到巴黎时,谁都不认识他。在巴黎以画为生的年轻人实在太多了,而画店的老板大多数只是附庸风雅,在大堂中摆放当时的名家名作。尚未成名的毕加索四处碰壁,贫困潦倒。

毕加索作出策划:一个月中,每天一两个人在巴黎各画廊转悠,都问道:“请问有毕加索的画吗?” 使得各画商们都四处打探毕加索,就此成名,原来:毕加索用那15个银币雇了几个大学生,去转悠

在这之后的一个月中,整个巴黎的画廊老板都快发疯了。每天至少会有一两个人来画廊转悠,左看右看,却什么都不买,可是临走之前,他们都这样问道:“请问,这里有毕加索的画吗?”

  “请问,这里有毕加索的画吗?”无数次的询问,使得毕加索的名字犹如明星般在画商的圈子里炸开了。“谁是毕加索?有谁看过他的画?”人们按捺着激动的心情,四处打探着。一个月之后,毕加索带着他那些许久无法卖出的画出现了。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genhilltechnology.com/post/7952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